国家级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化遗产 > 非遗保护名录 > 国家级
海沧蜈蚣阁
【发布:2013-03-26】  【点击数:】  【字体:

海沧蜈蚣阁(国家级)

1、历史渊源
蜈蚣阁是闽台独特的民间游艺活动,旧时用于迎神赛会的化妆游行,今为进香及文艺踩街形式之一。“蜈蚣阁”最初可能是滥觞于我国唐代北方的“山车”、“旱船”和五代的“彩舟”。“蜈蚣阁”流传入闽南的具体时间待考,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与享誉闽台两地的“吴真人信仰”有关系,是吴真人(保生大帝)祭祀民俗活动的一项重要的内容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历宋元明清以来,吴本由名医逐渐被尊封为圣为神,甚至成了地方的保护神,其祭祀活动也由庙宇走向社会,活动内容也由单纯的祭祀扩大为民间游艺,随中原文化迁移入闽南的“山车”或“彩舟”逐渐演变成“蜈蚣阁”,而成为一项重要的地方性民俗活动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参与“蜈蚣阁”活动的都换成天真活泼的男女小童,配以悠扬的地方音乐,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。 “文革”期间蜈蚣阁被视为“封、资、修”的残渣余孽而彻底受到砸烂。改革开放以来,这项重要民俗活动有所恢复。今海沧一带东屿、锦里、青礁几个村社每年举办蜈蚣阁”进香活动。
海沧蜈蚣阁于2011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。
2、目前状况
“蜈蚣阁传统表演民俗”因具有一定的宗教和迷信色彩,上世纪50年代在“破除迷信”运动中受到限制,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被取缔,完全处于销声匿迹的境界。现在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和对传统文化的日趋重视,这一进香仪式已经可以公开举行,而且规模颇大。但是举行这一仪式的都是农村,随着不可避免的城市化进程,许多村庄面临着被拆迁和分流,这一仪式面临着消亡的危险,因此还是需要进行保护、发掘和整理,以真正回复其原生态面貌。
为扎实做好“海沧蜈蚣阁”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,我们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东屿、锦里等村,对蜈蚣阁传统表演民俗进行了实地、全面的调查,在充分利用原有调查成果的基础上,进一步挖掘、整理、传承这一民俗文化,于2009年出版《海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一辑》、2010年出版《海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二辑》。丛书中详细记载了我区“蜈蚣阁传统表演民俗”的历史沿革、仪式内容、全部过程、配套活动等。另外,我区也十分重视对“蜈蚣阁传统表演民俗”相关音像、图片和实物等资料的搜集,建立专门的展览室予以归档、陈列、展示和保护,并在媒体上进行积极宣传。近年来,随着慈济文化的深入研究,海沧区举行了慈济文化节,并成立了吴真人研究会,这对“蜈蚣阁传统表演民俗”的传承和保护都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。
分享到: 更多
[关闭]  [打印]